欢迎来到甘肃中集实业集团!

 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返回首页 |

官网二维码

1600_250px;
新闻动态

地方征地补偿创新隐忧:中央政策到基层都变样?

编辑:佚名 来源:第一财经网站 作者:佚名 更新于:2016-2-16 阅读:

  地方官员们“上传下不达”,农民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,也是村民们抱怨的主要情况。

  正在修建的商登高速(S60)从老家门口穿过,由钢筋与水泥构筑的现代化工程,深嵌地面将近20米。2月初,笔者回老家过年之际,亲眼目睹这一浩大的工程,颇为惊讶。

  修路自然涉及到占地,占地一定面临着补偿。这个天上掉下来的“馅饼”撩拨了尚不富裕的老家村民的心弦。对于村集体来说,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,合理分配这一笔补偿款,并且做到村集体成员可持续的享有保障,却挑战着基层的智慧。跟老家的长辈以及基层村委会干部交流之后,对他们希望借助修路这一东风,以撬动农村土地承包关系,畅想平整“四荒地”规划现代农业观光园的改革创新做法,尤为惊讶。

  只是,基层暗流涌动的改革创新,却遭遇着现实环境束手束脚的尴尬。

  征地补偿款分配的三种主张

  在农村,承包地作为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当地现行规定是,承包期以内保证承包土地稳定,“生不增死不减,嫁入不增嫁出不减”。

  笔者老家在新密,是一个河南中部的县级市,隶属省会郑州。素称“乌金之乡”,煤炭等矿藏资源丰富。但与之搭配的是,不利于耕作的丘陵地形、干旱缺水的地理环境。笔者老家所在的农村尤其如此,“四荒地”(荒山、荒沟、荒丘、荒滩)较多。于是,本世纪初,响应国家推出的退耕还林政策的号召,将村里面的荒沟种上泡桐、速生杨树。

  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,第二轮承包期已经过半,本就人多地少的新密市农村,人地矛盾问题更加突出。

  这样,农民不但可以享受国家每年每亩210元的退耕还林补偿款外,还相应的减轻了劳动强度,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。不过,受制于干旱、地力贫瘠的地理环境,多年来,退耕还林的树木仍然不能很好地生长,有些甚至已经开始大面积死亡。

  另一方面,村集体成员总数在不断增加,集体土地总量在过去没有大的变化。这两年因为修高速公路才出现的征占耕地,集体土地的总量减少了一部分,而旨在发包/承包土地解决人地关系的第二轮承包期(30年)距今才过去一半时间,人地矛盾逐渐突出。

  更为重要的是,征地补偿款这块蛋糕该如何来切成为难题。听村委会的干部讲,有三种模式。由于“四荒地”较多,有主张统一村民小组成员意见,砍伐荒地上的树木,然后利用补偿款平整土地,将土地集中连片反租倒包,最后开发成现代农业观光园。还有一种主张,将补偿款按照工业占地的标准(800/亩/年)补偿给耕地农户,直到第二轮承包期结束,以后再看情况发放。最后一种主张则非常简单,按照“谁的耕地被占、补偿就给谁”的原则,一次性发放补偿款。

123

上篇:

下篇:

415_115px;
225_100px;